早晨 ‧ 魚尾峰|一大早從尼泊爾Pokhara的Akrang Village,遠挑喜馬拉雅山的魚尾峰。沿著陡峭的山路往上走,看見雪白又壯闊的山峰就在眼前,其實一點都不冷了。 魚尾峰又名馬查普查雷峰(英語:Machapuchare,尼泊爾語:माछापुच्छ्रे,”魚尾”之意),位於尼泊爾中北部甘達基專區,屬於喜馬拉雅山脈的一部分。距離博克拉25公里,海拔高度6,993公尺,目前尚未有人登頂。
霧鎖加德滿都|加德滿都的工業區旁,空氣汙染的濃霧裡,人們稀稀落落的開始走出來上班。加德滿都的空氣品質,已經被列為世界重大災區之一,可能與盆地地形以及工業擴張使用燃煤所造成,但是空污對民眾的肺部健康已經形成嚴重的威脅。
RUSH HOUR|首都加德滿都的交通狀況,因地震後的重建工程而常常處與混亂的狀態,但民眾總是可以亂中有序的生活在這個等待重建的都市中。照片是一個長輩牽著腳踏車,在車水馬龍的街道裡緩緩穿梭,與繁忙的背景產生強烈的對比。
等待一種未知|照片為從加德滿都前往Manikhel的路途上,在路邊玩耍的孩子們。尼泊爾鄉間的年青人力外流嚴重,大部分前往中東或是印度工作謀生,孩子的家庭支持薄弱,失學狀況頗為普遍,留在當地的年輕人大多以災後的建築工人為業,建築工人一天的薪資約莫1000盧比,相當於新台幣300元左右,要支持一家人也頗為困難。
2 HOURS LATER | 在前往Dhaireni Baptist Church的路上,出現了一間由紅十字會設立的健康關懷站,大門緊閉不知是否還有啟用,約莫兩個小時後,醫療車輛才抵達預計前往的醫療關懷站,關鍵資源常在車程一兩個小時之外的地方,這是當地仍待解決的難題。
課桌診療台|雖然尼泊爾大震已經是2015年四月份發生的事情,但許多偏鄉小學仍然是百廢待興,我相信地震前也是如此,尤其是環境公共衛生的部分還有許多要加強的地方,照片是台灣的牙科醫學生,用學校教室的課桌椅作為口腔初篩的診療台,在旁的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
「Education is the key」| 在Dhaireni Baptist Church設立的臨時醫療站裡,一位似乎帶著忐忑心情的小女孩,躺在臨時設置的牙醫診療台上,偷瞄隔壁孩子拔牙的狀況,因為接下來就輪到她了。口腔衛生仍是尼泊爾偏鄉地帶需要加強的關鍵,特別是校園的兒童。在這次隨行醫師Dr.Sudip的訪談裡,他提到了「Education is the key」的關鍵,只可惜當地村落除了有高比例的文盲之外,更缺乏醫療資源與傳播媒介,因此在團隊中,也特別透過公衛與教育領域專業人員的參與,試圖將公共衛生教育從校園扎根,希望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0-20 | Akrang Village的居民用冷水梳洗,尼泊爾鄉間的人們通常都起的非常早,儘管在日夜溫差達20度以上的山區,再冷冽的水都無法打倒當地青年人強壯的身軀,外地人則是穿著發熱衣發熱褲加羽絨衣在旁直打哆嗦。
專注 | 一位來自台灣的牙醫師,正專心的為當地長輩處理牙齒的問題,這次尼泊爾醫療關懷團隊特別徵召牙科專業,也是來自於當地的實際需求。在疼痛控制的部分,效益也比慢性病的追蹤與處置來的有幫助,對於民眾來說,當地的醫療資源取得不易,鄉間離最近的醫院或是藥局,平均車距都在兩小時左右,加上當地交通狀況在地震災後十分的險峻,公共輸送服務的能量大幅下降。
一位手持醫療處方箋的當地婦女,正專心看著執業醫師處理病患的過程。尼泊爾的醫療服務輸送,在2015年的地震後更加困難,加上公共交通的缺乏與不便,醫療資源相當稀有,因生活飲食習慣造成的慢性疾病在當地很普遍,醫師除了開立慢性病處方箋之外,目前沒有更好的方式來處理這類的問題。
最簡單,但最不平凡|在一間簡陋的木造房舍裡,透過自然的採光,牙科醫師正準備以最簡單的設備,為孩子處理牙疼的問題。
門外,看見期望|Manikhel位於加德滿都的東南方,開車約莫三個小時,出入十分不便,距離最近的藥局約莫兩小時,民眾聽聞台灣義診團隊得到來,紛紛奔相走告前來看診,甚至有人在一小時車程的遠地出發,只為了取得醫師核發的止痛藥。
DIFFERENCE | 尼泊爾當地血腫科醫師Dr.Sudip,正在與藥品管理的負責人比對藥品。跨國的醫療關懷作業,因著文化語言與習慣的不同而有許多的考量,例如為了避免在藥品的使用,有藥名不一致的情況發生,台灣與外國的醫師常需要透過藥品的比對以及雙方的溝通,以確保民眾在用藥上可以安全無虞。
HAND-MADE | 牙科醫師正在現場手工製作填補牙洞的填充物,面對蛀牙快要侵入牙神經的患者,必須考量現有的資源與設備,必須運用更實際的處理方式,這對參與遠地醫療的醫師來說,可說是必備的技能與日常。
兩位醫師與母親合力「制伏」一位拒絕牙科處置的孩子。雖然這樣的情況不常見,但是在臨時設立的診間裡,由於看診環境無法事事兼顧,就診過程的氛圍容易讓現場的孩童產生恐懼與壓力,所幸最後在三方的「努力」下,這位孩子順利完成了治療,孩子的母親非常感謝台灣醫師的協助。
孩子別怕,爸爸在這裡|在Dhaireni Baptist Church醫療站裡,孩子可能害怕看牙科而感到不安,慈愛的父親將臉貼近孩子的臉龐,彷彿在跟親愛的女兒說,有爸爸在這裡,別害怕。牙科是這次醫療關懷的主要專科,共有六位牙醫師參與協助處裡。
手心向下|一位台灣的女牙醫師正蹲身安撫哭泣的孩童。醫師不只是一位療癒者,更是病人心靈的倚靠,仁心仁術的古諺不是沒有道理的,這也是遠地醫療前進醫缺地區,在醫師身上的另一種負擔,但成為手心向下的人,絕對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
教室裡正在認真聆聽口腔保健衛教的孩子,尼泊爾的飲食口味偏重鹹重辣,孩童的零食也非常多樣,但是正確的口腔保健知識非常缺乏,衛教也是醫療關懷團隊在宣導過程裡的重點,照片為牙科醫學生正使用牙齒模型為孩子解說正確的刷牙方式。
遠地醫療服務最大的難處,在於交通的服務輸送,由於有些地方車輛無法抵達,只能端賴人力的搬運,照片為團員以皮箱拖拉各式牙醫設備,在碎石的山坡上前進至服務據點Dhaireni Baptist Church。本次醫療關懷活動,主辦單位為中華浸信會聯會(CBC),協辦單位為中華牙醫服務團(CCDS)。
在阿克蘭山上小學裡,一位剛拔完牙齒的孩子,正將口中的血水吐在簡易的集中桶。雖然現場的設備非常簡陋,但是經過牙醫師的精準麻醉後,仍然能夠順利執行拔牙的任務。
牛奶集中營|當地民眾正在集中當天牛奶準備販售,在尼泊爾的鄉間,牛奶是很重要的飲用資源,一大早常常可以看見許多男男女女背著鋁製牛奶桶,來到牛奶站集中販售,而當地在下午也常常會以新鮮的牛奶調製知名的尼泊爾奶茶,作為招待貴賓的款待,風味確實是十分的特殊。
TATA車的玩命關頭|正在專心執行運送任務的大巴司機,當地的大型運送車輛普遍非常老舊,90%都是來自印度生產的塔塔車(TATA)。司機對於山區的路況必須非常的熟悉,尤其必須熟稔在狹小山路裡會車的處置方式,因為只相隔幾十公分,就是百公尺有餘深不見底的萬丈深淵。
路漫漫|一位在深山小徑趕路的青年,暫時閃避駐留,等待遠地醫療車隊的通過。由於尼泊爾國境幾乎都屬於喜馬拉雅山的脈絡,村落之間的分布非常零散,加上震後道路品質低劣,公共運輸不發達,因此常常可以遇見在偏遠山徑上行走的人們。
在Shree Manikhel Lower Secondary School教室裡,一位手拿遊戲字卡的小女孩。根據尼泊爾國家的最新法令,在國內公開宣講基督教信仰是被禁止的,因此任何的基督教相關活動不得在公開場合進行,因此義診團的教師們特別將基督教的元素巧妙的融合進互動遊戲當中,照片女孩手中拿的尼泊爾語字卡意譯為「Jesus is love」(耶穌是愛)之意。
在臨時搭建的簡易校舍窗戶邊,兩位女學生正看著操場活動的情形,尼泊爾大地震發生於2015年四月,當時有許多的國際援助來到尼國,一直到現在仍然可以看見當年許多國際援助遺留下來的痕跡。
一躍而下的捷徑|照片是放學後,從屋頂一躍而下抄捷徑回家的小女孩,尼泊爾的上學時間是早上十點,放學時間是下午三點半左右,相當於台灣時間的中午十二點多以及下午的五點半多,聽起來是不是很幸福呢?但或許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走路上下學的路上,畢竟當地沒有發達的公共運輸,走路可說是這些孩子每天的日常。
穿拖鞋上學的孩子們|城鄉差距在尼泊爾仍然是嚴重的議題,雖然官方致力於擺脫種姓制度的牽制,但千百年來的文化習俗仍然存在,雖然能上學已經是很幸福的事情,但鄉間孩子的家庭經濟普遍不佳,在物質上無法有太寬裕的支持,當地公共衛生條件不佳,或許這也是校園公衛的隱憂之一。
明天過後?|照片是一位蹲在Shree Manikhel Lower Secondary School學校工地旁玩耍的孩子,尼泊爾在震後,許多小學倒塌後面臨重建的難題,但許多學校苦於經費的短缺,工程進度延宕落後,目前尼泊爾教師一個月的薪水相當於台幣三千兩百元左右,而英語專師的薪水則為台幣一千五百元左右,薪資結構相對落後,許多學校的經費與人事費用也都亟待援助支持。
傳遞正激勵|照片為教學組老師,在寓教於樂的互動遊戲後,把獎勵品親自送到學生的手中。教學組可說是身負重任,從衛教內容、教具製作、活動設計、繁複的行政處裡都包含在內,他們由台灣各地的現職教師、國高中學生、醫學院醫學生所組成。
翻譯是關鍵|蓋到一半的空屋裡,當地的尼泊爾翻譯,正在將醫師的英文醫囑翻譯成尼泊爾語,讓民眾了解醫師的診療過程與用藥計畫。在醫療關懷團隊裡,翻譯的工作事關重大,舉凡用藥、衛教以及醫師診斷,都必須經過他們正確翻譯後才可以有效的傳達,所以一個可以正確翻譯醫療專業用語的當地尼泊爾人,是團隊的重要資源。
望聞問切|一位高齡八十歲的長輩被眼疾纏繞多年,醫師正在細心聆聽病人主訴。當地長輩有高比例的眼翳疾病,有些診斷為較嚴重的白內障,但醫療關懷團隊在眼科的部分比較無法著力,僅能透過藥品處方立即處裡,次專科醫師的加入也是未來遠地醫療救助的考量之一。照片為門諾醫院整形外科賴幸光醫師,當時2/6台灣花蓮發生六級大地震,賴醫師決定於第二天提早返回台灣協助病患,因此後續醫療團隊的外科相關部分先行暫停。本次醫療關懷活動的協調有賴各單位的幫助,主辦單位為中華浸信會聯會(CBC),協辦單位為中華牙醫服務團(CCDS)。
幕後英雄|遠地醫療,另一個要克服的是吃的問題,由於資源匱乏,村落裡並無方便的購物管道,因此必須仰賴當地的人力與食材,在簡陋的廚房裡就地取材之後,提供給醫療關懷團隊在疲累之餘,能有一頓熱食的撫慰,照片為Manikhel的青年Abraham在部落廚房與台灣團長Becky一起烹煮食物的情況。
中西合璧|這次的醫療關懷團隊,除了西醫治療之外,亦有物理治療師與中醫師配搭的團隊組合,透過中醫的穴位針灸以及治療師的復健專業,為當地民眾處裡了許多筋骨不適的問題,當中還有許多民眾是第一次接觸針灸的治療。
人生一縷煙|在醫療站外歇息的尼泊爾男人,正悠閒的聊天抽菸,彷彿人生就是那一縷輕煙一般飄逸。從Sudip醫師這次的就診統計來看,菸癮是民眾身體健康的威脅之一,加上尼泊爾的空氣品質低落,加成而來的呼吸道疾病,在這次就診紀錄裡已經是一個必須要正視的問題了。
牙科助理正在為使用過的牙科器械進行消毒,當地的水資源其實不適合做為消毒的媒介,因此醫療團隊必須攜帶大量的瓶裝礦泉水,輔以醫療級的感控程序進行器械消毒作業,避免可重複使用的器械產生感控的虞慮。
左或右?|聽語治療師正透過聽力檢測設備,為當地民眾實施測試。造成聽力受損的原因有很多,有一些聽力受損的尼泊爾民眾,可能原因來自於公共衛生環境不佳,或是因著個人衛生習慣而造成的細菌感染,在治療上除了請醫師開立處方簽之外,若嚴重到需要外科資源介入,則必須遠赴當地的醫療機構才能處裡。
尼泊爾的冬季,日夜溫差可達二十度以上,某個午後,一位正坐在板凳上的婦女,似乎正一邊享受著日光浴的溫暖,也順便為冬夜的冷冽儲存能量。
假日遊樂場|假日的午後,一位行經教室的小頑童,恰巧發現攝影師的鏡頭,於是俏皮的對著鏡頭做鬼臉。尼泊爾偏鄉的學校,即使是假日,學校仍是孩子們最常光顧的遊樂場。
Colorful and Peaceful | 尼泊爾絕對是一個充滿迷人色彩與平和的國家,雙手合十的問候語「哪碼詩爹」已經成為它的國家象徵,願平安繼續降臨在這個令人著迷的國度,從大地震裡走出它原本的樣貌。

旁白/剪輯/拍攝:Huang Tong Jung(all Rights reserved)
If you love this photos, of course,  you can use them for non-commercial  Purpose, and you can contact me or leave some message for me , nice to meet you, thank you very much.
Address: No.44, Minquan Rd., Hualien City, Hualien County 970, Taiwan (R.O.C.)
Email: nanystudio@gmail.com

尼泊爾@凝視 2018/PHOTO BY HUANG TONG JUNG